图片
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会赚钱的人,往往很会说漂亮话。他们总是说'共赢'和'为顾客着想',但其实他们想的是自己的利益。这看起来矛盾,但却是赚钱的好办法。
老话说'吃人嘴软,拿人手短',反过来看:你让别人高兴了,自己才能顺利。
一、先搞懂人性:别人不爱听你想赚钱
你去菜市场一看,卖菜的阿姨永远会说:“这菜新鲜得像刚摘下的,便宜卖给你”,可她心里算盘可没少打:进价八毛、卖一块五,刨去烂叶子后,今天得卖够五十斤才能保本。
别觉得这是虚伪——换作你是买家,谁会甘愿听别人直言“我就是想赚你的钱”?
人性就是如此,耳朵偏爱“为你好”的甜言蜜语,眼睛却始终盯着自己的口袋。
所有能赚钱的人,首要明白这层“语言伪装”。
楼下小超市的老张,口口声声说“开个店图个热闹,不挣钱,方便街坊”,可他和批发商砍价,为的一毛钱能多争十分钟。
你要是把“我就是要赚钱”挂在脸上,谁都躲你远远;可挂嘴边的是“我帮你省钱”,人家才愿和你打交道。
以前的晋商就很懂这个。他们总是说“义字当头”,但赚的钱很多。这种办法很好用:花一点时间说好话,能多赚很多钱。
心理学中叫“社会交换理论”,人们在互动中总会权衡利弊,卖家用动听的话语降低买家的戒心,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利益铺路。
二、行为必须利己:survival 是硬道理
但要记住,光说漂亮话没用,最后能不能真正赚钱,全看你会不会“自私”。
我有个做网店的朋友,天天在朋友圈高喊“回馈粉丝,亏本大甩卖”,结果自己算错成本,连续亏了三个月房租。
后来他学精了:嘴上喊“福利大放送”,心里却把运费、平台抽成和售后损耗都算进成本,表面便宜十块,实则赚五块。
这并非卑劣,而是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——你得先让自己活下去,才有资格谈“利他”。
追女生时说“你最特别”,结婚后女生发现你对别人也说过——但只要现在过得好,当初的话也不算假。
达尔文的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:商业如丛林,只有适应规则、精打细算的人才能存活。
就像那些早年卖保险的人,见人就说“给家人一份保障”,可每张保单背后都压着沉重的业绩压力。
别小看这种“利己”,真正的愚者是把“利他”当情怀:有人开公益书店,房租水电全掏腰包,挂嘴边“为了城市文化”,结果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。记住:商业本质是等价交换,唯有先让自己得利,才能持久地为他人创造价值。
嘴上的“利他”是手段,兜里的“利己”才是目的,搞反了,就难免栽跟头。
三、别把“分裂”当虚伪:成人世界游戏规则
许多人骂商人“虚伪”,其实未曾看清真相。
你瞧那些做大生意的,发布会上滔滔不绝地谈“改变世界”,财报里却紧盯着利润率。
这并非冲突,而是成熟商业思维:语言用来建立信任,行为则保证生存。
就像谈恋爱,你追姑娘得说“我会对你好”,可真过日子,还得盘算柴米油盐——前者是情感价值,后者才是现实基础,缺一不可。
再看那些成功老板,开会时口口声声道“员工是家人”,但提到裁员却果断如刀。
别感到心寒,这正是商业逻辑:嘴上的温情给予团队干劲,行为的理性才能让公司持续存活。
真正的高手,能够在“利他”和“利己”之间踩准平衡:就拿卖面膜来说,对客户说“让你变美”是刚需,同时也要精算研发成本、营销费用和合理利润,这才算清醒。
把“利他”当口号的是骗子,把“利己”挂脸上的才是傻子,唯有那些“嘴上菩萨心,手里算盘精”的人,才能在商场上立稳脚跟。
四、赚钱的真相:看清本质才能活得通透
最后说个扎心的事实:这个世界上,所有能够持续的合作,都是“利他表象下的利己共赢”。
你帮客户解决问题,本质是客户给你付钱;你给员工高工资,实质是员工为你创造价值。别把商业想得太高尚,也别把“利己”当作可耻——就像你去医院,医生说“放心,我会尽力”,背后却是职业操守与合理收入的双重驱动,这才是真实的世界。
结语:赚钱是成年人的清醒修行
别再纠结“利他还是利己”,真正的高手早就明白:嘴上的“利他”是给世界的温柔,心里的“利己”才是对自己的负责。
孔子说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就像老辈人说:“先顾好自己,再顾别人。”
—完—
点亮【👍和❤️】,让财富和幸福都朝向你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